|
舒曼說:“巴赫之于音樂正如創教者之于宗教。在同行中,巴赫贏得了獨一無二的崇拜。在交響迷中有馬勒崇拜、布魯克納崇拜、莫扎特崇拜、貝多芬崇拜以及法國的柏遼茲崇拜。而在作曲家中,批評家們說存在著巴赫崇拜。
行家們一般將巴赫的音樂生涯分為三個時期:
管風琴作品時期
器樂作品時期
聲樂作品時期
管風琴作品時期
他的第一個創作時期開始于在魏瑪9年的生活。他在當時被公認為是較好的管風琴師,寫作了大量的管風琴作品。代表作有《d小調托卡塔和賦格曲》,《c小調帕薩卡利亞與賦格》、《A小調前奏曲與賦格》、《G小調幻想曲與賦格》等。其中通過動漫《柯南:戰栗的樂譜》變得最為人熟知的作品就是《d小調托卡塔和賦格曲》了。
♪《d小調托卡塔和賦格曲》
這首管風琴作品是巴赫在1708年創作,全曲分為托卡塔和賦格二部分,前后二部分的音樂形象十分統一,全都以同一個樂思作為基礎。
托卡塔豪邁奔放,就像一首 表情夸張的宣敘調。賦格曲的主題與托卡塔有著內在聯系,陳述嚴謹,層次分明,就像河流發源地的一小部分支流,越到下游越匯集,河面越發開闊。賦格曲非常接近主調風格,沒有固定對題和復雜的橫向曲調線,但在結尾部分是在降B大調和弦終止,仿佛又回到了托卡塔,使整個樂曲更加統一和完整。
器樂作品時期
第二個時期是巴赫在1717-1723年間科登為撩撥第二親王擔任樂長期間,這是他主要的器樂曲創作時期。在此期間,巴赫主要寫了小提琴作品,古鋼琴作品,協奏曲等等。而其中的《勃蘭登堡協奏曲》,雖然在巴赫一生浩如煙海的作品目錄中并不醒目,但卻是管弦樂作品中的典范之作,至今仍是世界各大樂團的保留曲目。
《勃蘭登堡協奏曲》包括六首大協奏曲,它們是巴赫同類作品中最偉大的杰作,也是他自由發揮其技能的最佳范例之一,被后人稱為是所有合奏協奏曲中最優秀的作品和巴洛克協奏曲的典范!恫m登堡協奏曲》中較為輝煌、且受人喜愛的是第二首。
♪巴赫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號BWV 1047 (F大調)
這首協奏曲的領奏樂器組用了長笛、雙簧管、小號和小提琴,由于小號的加入,音樂呈現出金色的輝煌。
巴羅克時期的小號是未加滑管或孔鍵的自然小號,由于號身上沒有改變音高的裝置,演奏者在吹奏的極高音區里使用了更多的泛音,以適應音樂的要求。在高音區上吹奏使小號的音色更加嘹亮高亢,很威嚴很輝煌,這種小號也被稱做尖聲小號。巴羅克時期的小號手全憑嘴上功夫和腹中氣息控制音高,吹奏難度很大。
聲樂作品時期
最后一個時期是在萊比錫,這期間他創作了超重量級的圣詠音樂:經文歌、清唱劇、受難曲、神劇及《b小調彌撒曲》。其中最突出的是巴赫1747-1749年間創作的《b小調彌撒曲》。指揮家斯托科夫斯基說:“《b小調彌撒曲》只能產生于一個走向生命極致的人的靈魂!
♪巴赫b小調彌撒曲BWV232-第一部分之“二重唱”
該曲包括傳統的《天主矜憐頌》、《榮福經》、《信經》、《至圣經》、《羔羊經》五個部分,分為24首分曲,其中包含15首合唱,6首獨唱,3首二重唱。
《b小調彌撒曲》那種對和平的祈求,對安寧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人世間的憂慮、對苦難人的同情,激起了當時長期處于分裂戰亂的德意志人民的強烈共鳴,其意義遠超一般宗教儀式音樂。巴赫精致多變的多聲部復調手法,使音樂起伏交錯,來表達壯闊的群眾性情感。
|
|